智库活动

吴定富:加强调查研究与学术交流 大力推进保险理论创新

    近年来,随着对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探索的逐步推进,保险理论研究取得了明显进步。尤其是在保险业发展阶段、保险功能作用、保险风险防范、保险监管、保险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对关系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基本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阐释和回答。做出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重要理论判断,行业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既要通过加快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风险保障需求,又要通过科学发展化解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风险;做出保险业要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理论阐述,行业发展应有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建设的需要,结合行业发展实际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服务;做出风险管理与保障功能是保险核心功能的理论诠释,风险保障功能是保险业生存的基础,是保险行业价值的集中体现,要处理好承保与投资、保障型与理财型等业务领域发展的关系,从理论上厘清了风险保障与投资理财的认识误区,树立了正确的行业发展导向。做出保险业要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理论论证,保险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风险,充分发挥政府监管、企业内控、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各自优势,突出风险防范的重点,建立覆盖风险发生和传递全过程的风险防范机制。

    保险理论研究上的突破,带来了保险改革发展实践的深刻变化,全行业的整体实力、竞争力、服务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都上了一个新台阶。首先,保费收入持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2010年保费收入达到1.45万亿元,是2002年的4.8倍,八年间翻了两番多。而且,全行业成功应对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防范化解了相关风险,有效保持了业务、市场、服务的稳定运行。其次,保险业资产积累的速度明显加快,特别是近三年来,以每年1万亿元的速度在增加。截至2010年底,全国保险公司总资产规模突破5万亿元,是2002年底的7.8倍,八年间翻了近三番。第三,保险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风险保障能力大幅提升,2002年至2010年保险业累计赔款与给付约1.6万亿元。截至2010年底,为人民群众未来的养老和健康积累准备金2.9万亿元。第四,保险业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不断扩大,保监会先后加入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和国际养老金监督官协会,成功举办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第13届年会。同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保险监管规则的制定和多边合作,保险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

    保险业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为理论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与过去相比,近年来保险理论研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方面,学术成果不断丰富,不仅数量显著增加,质量也日益提高。特别是理论研究的领域和视野不断拓展,不再是仅限于学术和理论层面的探讨,而是能够结合保险业改革实践展开深入研究,研究成果的实践指导性有所增强。另一方面,理论研究氛围日趋活跃,学界和业界之间、业内和业外之间的理论交流越来越多,尤其是业界的研究主动性日益提高,积极对行业改革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国际经验借鉴等问题展开探讨与研究,逐渐形成产、学、研相互促进、学术争鸣的良好研究环境。

    当前,保险业正站在新的起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对保险理论研究来说,既是良好的发展机遇,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行业看,保险业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的关键时期,保险消费、保险经营以及保险监管正逐步由不成熟走向成熟,行业发展会面临新的机遇,也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理论研究站在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前沿,把对中国保险业改革发展问题研究与行业一般规律研究结合起来,为行业发展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与支持。从宏观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加快,保险业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之一,与经济周期变化、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及其他行业领域的改革发展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保险理论研究来说,需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拓宽研究领域,深化对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探索。从国际看,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对全球经济金融造成严重冲击和影响的同时,也对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形成挑战。随着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逐渐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政府加强从理论上、政策上对金融危机进行深刻反思和研究。对我国保险理论研究来说,需要以开放的视野,加强国际间、行业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保险理论研究的国际化水平。从理论研究本身看,近年来保险理论研究的基础逐步夯实,目前基本形成了保险企业、高等院校、社团组织、监管部门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研究支撑平台。同时,研究队伍不断扩大,一批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人才逐步成长起来,为进一步加强保险理论研究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看到理论研究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保险理论研究工作的起点低,基础差,整体研究实力不强,与新形势的要求相比还有诸多不适应:与保险实践发展的需要相比,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基础研究比较零散,特别是对保险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新鲜经验的理论概括提炼总结不全面不深入,大多限于“就问题论问题”的层面,规律性的探索与研究不足,提出的政策建议缺乏前瞻性与针对性。与保险理论创新的需要相比,研究方式还比较固化和单一,有些还仅仅是限于照搬国外或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模式,论证脱离了中国经济社会和保险业发展实际,缺乏制度和实践基础,保险理论中的一些假设前提不符合现实,一些模型经不起实证检验,得出的研究结论缺乏科学性。与培养研究人才的需要相比,保险业研究人员总量不足,知识结构也不尽合理,研究宏观问题的具有较强理论分析能力但对企业具体经营了解不够,研究微观问题的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论提升和总结,尖端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

    中国保险学会在换届以来,不断推进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建设,创新管理机制和服务方式,积极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在活跃学术氛围,推动保险理论研究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举办各种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了业界与学界在理论研究方面的组织与协调,有效整合了研究资源,促进了行业内外学术交流;通过学会课题制度,围绕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项课题研究,在企业改革、创新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形成一批有份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指导保险实践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保险学会学术年会入选文集(2011)》的出版,是保险理论研究成果的一次阶段性汇集,为全行业搭建了一个宽松、自由、开放的理论交流平台。文集充分汇聚了学界和业界的研究智慧,把理论学术交流与研究实践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各种学术思想的展示和交流,又深化了对实践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总体来看,这次征文的研究领域比较广,内容从保险经营管理到保险监管,从保险市场运行到保险服务,从国内行业发展到国际比较借鉴,几乎涵盖了保险各个领域。同时,研究成果形式也比较多元化,既有保险市场调研报告,也有保险理论层面的学术探讨,同时还有保险实务的问题思考,充分展现了学界和业界各自的研究优势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征文反映出全行业对实践问题的研究逐渐加强,正在形成调查研究之风。理论归根结底是要为实践服务,保险理论研究必须立足于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实践,立足于基层与市场,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掌握真实的情况与资料,才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才能实现理论创新,才能实现理论对实践的科学指导。中国保险学会要继续发挥利用好学术年会这个理论交流平台,不断丰富征文等形式,充分激发全行业理论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保险理论创新。

——此文乃吴定富主席为《中国保险学会学术年会入选文集(2011)》作的序言

相关链接:《中国保险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入选文集》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