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活动

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暨风险管理论坛专题报道

上海保险业国际论坛

——2016年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暨风险管理论坛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新国十条”及上海市实施意见,有效发挥上海保险市场辐射全国、衔接国际的作用。6月6日,由中国保险学会、上海市保险学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和大西洋再保险公司联合主办此次论坛。上海保险业国际论坛已连续举办两届,是目前上海保险业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国际学术盛会,是影响力辐射全国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

 

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构建全球风险防范共同体

       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第一,金融创新不足导致为实体经济服务能力不足。第二,金融风险保障不足,各类风险保障不足。风险社会各类风险问题凸显,灾害风险、健康保障风险、养老风险、农业风险以及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突发。解决这两大不足,保险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方面,保险作用是不可取代的。

       在上海,中国保险投资基金已经设立,即将开业的上海保险交易所。上海的保险要素不断增加,保险创新日新月异。保险业在服务民生保障和实体经济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金融中心和保险中心的价值在于优质资产的发现和风险管理及风险定价技术。在这方面,保险在现代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作用也已凸显。

       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样调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应对风险,构建风险防范共同体,希望上海在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问题上取得创新成果。

大西洋再保险公司亚太地区及伦敦公司首席核保官

Andy Taylor:中国经济的发展对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风险管理对于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非常重要。我们之所以如此重视风险管理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是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新国十条”,有意愿要加速现代保险业在中国的发展,全面的风险管理是上海市场发展的基础;二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及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对保险的需求。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保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保险的渗透力在2011年到2015年之间增加了20%。“偿二代”的实施也为风险控制、风险配置和压力测试带来新的要求。同时,我们需要更加丰富的保险产品来控制和处理未来的风险暴露。

       即便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有所放缓的情况下,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中国保险的增长都超出了其他地方,中国保险的保费收入增长也比其他的保险中心的增长更快。我们相信这样的增长在今后几年还将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来持续。

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

       国际保险中心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国际上重要的国际金融城市都有发达和完善的金融市场。到2020年要实现上海基本建成与经济实力与人民币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样的一个战略目标。所以,加快国际保险中心建设是应有之意。

       上海将为我国从保险大国迈向保险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建设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包括三个方面的支撑:国际再保险中心、航运保险中心和资金运用中心。

       “十二五”期间,上海保险业快速发展那,在市场体系建设、机构集聚、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有力地支持了上海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具体进展:

       一是金融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使上海形成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企划、黄金等市场在内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

       二是金融机构集聚进一步加快。截至2015年末在沪的金融机构总数达到了4178家。

       三是金融开放的水平进一步提升。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制度创新的框架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四是金融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金融法制化水平不断提升,金融监察、审判专业化的机制日益健全,郭元华的金融纠纷调解、仲裁机制不断完善。

       “十三五”时期,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的发展目标:

       一是要加强自贸区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发展,关键是我们要落实好经改“四十条”的各项举措。

       二是要要提升金融市场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推动金融产品的创新,完善市场的运行机制,显著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推动新的金融市场的发展。

       三是增强金融机构创新活力和综合服务的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金融机构,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国际化的运营,提供各类的跨境金融服务。

       四是我们要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主动适应经济的新常态的要求,增强金融中心在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

       五是建设国际金融的人才高地,坚持开放导向、市场导向、服务导向,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建立更为灵活的金融人才管理机制。

       六是提升金融中心的软实力这方面我们正在根据经改“四十条”的要求正在制定上海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完善金融发展环境的实施细则。

上海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裴光: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的路线图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上海建设国际保险中心的决胜阶段。“十三五”时期,上海要通过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以点带面,加速上海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发展和现代保险市场的构建,为全国保险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保险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社会民生改善增加新动能。具体而言概括为“123456”发展体系:

       一个核心目标:建成上海国际保险中心。

       两轮驱动:一手抓改革创新,一手抓风险防范。

       三极联动:始终将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与国家战略安排、上海大局发展和保险强国战略实施联动发展。

       四大新突破:一是深入贯彻落实“新国十条”,拓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二是引领改革开放潮流方向,开创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新境界。三是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保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力。四是契合市场深刻变革态势,探索保险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新路径。

       五大理念: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瞄准伦敦、新加坡等国际著名金融城市,加快提升上海保险业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

       六大体系:就是要基本形成多元化的保险机构体系、多层次的保险市场体系、与现代科技相融合的保险创新体系、纳入上海经济社会整体工作布局的现代保险服务体系、符合国际惯例的保险制度环境体系和科学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

大西洋再保险公司首席风险官Gregory Richardson:风险管理有助于商业决策

       风险管理的角色随着时间的推荐不断发展变化。过去风险管理角色更多是防守型的,随着人们对风险的认识不断增强、风险种类不断增多,风险管理强调对风险的精准衡量,并将它放在更广泛的经济因素范围考虑,这便是现代经济风险管理和经济资本模型的概念。

       一是风险管理要建立正确的组织架构。建立正确的组织架构,确立首席风险官的重要性和权威性,进而让公司的CEO和董事会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公司方方面面的信息。有利于高层全面考虑,更好地决策。

       二是风险管理要开发通用的风险语言。保险业的风险在经济上是非常模糊和不确定的,因此对于风险管理的挑战是可否提供基于风险的度量标准及评价体系,进而给我们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

       大西洋再不断追求前沿的企业风险管理方法,希望运用极具话语权的风险度量标准提高商业决策的质量。

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监事长孟龙:发挥保险资金的有效引领作用

       深究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及含义,我们认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所需要的金融投资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是当前金融发展较为突出的问题。现阶段缺少的并非没有足够的资金,缺少的是维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期资本和创新资本。

       2015年全国保费收入2.4万亿元,按照每年10%-20%的增长率,2016年保费收入将接近3万亿元,预计今年将会有10%-15%的资产到期,合计下来,2016年将有超过4万亿元的资金需要进行有效配置。项目荒、资产荒现象成为焦点。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保险业要解决保险资金放到哪、怎么放,关键是要强化创新、突出重点。

       所谓强化创新,一是投资规模的创新。要变被动为主动,不再被动地为资金寻找项目,而是充分发挥资金的有效引领作用。金融资本的先期介入是项目启动地牛鼻子。保险资金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渠道优势,通过共建引导基金、共建融资模式、共建融资渠道等方式,以资金引导项目、推动项目带动供给结构改善与全要素生产力的提高。

       二是产品创新。当前市场中资产频谱较为离散,一端是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一端是收益率颇低的各种债券。在两种资产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空缺,希望获得这种风险和收益率的投资者缺乏直接对应的产品。

       三是资金募集形式的创新。目前保险业有近百家公司开展保险投资及资产管理业务,这些公司投资偏好不同,规模不等,对资产配置要求的差异明显。

       所谓突出重点,一是要服务实体经济。根据IMF的研究,投资支出对GDP比率上升1个百分点,同年的产出水平将提高约0.4%,四年后将提高1.5%。从中国现实看,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仍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课题,保险资金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拓宽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二是要服务一带一路。随着国内保险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境内资产配置难度不断加大,保险资金全球化配置必将会成为主流方向。分散化投资和全球化配置,亦能减少收益率的波动,有效控制风险。例如“一带一路”建设具有资金需求量大、投资期长、但建成后有稳定的现金流、投资回报稳定和安全的特点,与保险资金可以达成高度契合。

       三是要服务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上海是中国保险业的发祥地。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不仅见证了中国保险业的成长,而且在保险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海不仅要做保险中心,还要成为保险的资产管理中心。作为保险资产管理中心,一是能够吸引国内的基金汇集到上海,促进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能够有效的促进上海本地的有效资金走出上海,带动周边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三是可以作为国际保险资金管理的平台,凭借众多创新投资产品和管理实践,引导国内的投资走出国门,吸引国外保险资金投资和参与国内资本市场建设。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再保险部总经理张青:“偿二代”给出了规范语言

        “偿二代”从2012年4月份开始发布建设规划,2013年形成整体框架,2014年开始行业测试,2015年开始进行一些风险管理评分,今年正式实施。其实里面最大的区别是引入了很多风险的理念。

       我们认为“偿二代”尤其对于一个新兴市场来讲,就是给出一个明确规范的语言。我们在四类风险的管理方面的做法。

       一是保险风险。分三大类:保险风险、准备金风险、巨灾风险。每一类都给出了明确的指标和要求,要求建立管理流程的制度,也要确定容忍度和限额,同时定期监测风险,建立内部的报告机制。

       二是市场风险。规定的比较详细,每一步都给出了相应的因子,或者是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的要求。

       三是信用风险。需要分别建立投资交易对手和再保险对手的机制,同时对于应收保费的管理和汇率的管理都有相应的要求,也建立起管理业的风险的管理机制。

       四是难以量化的风险。主要是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都给了相应的要求,都进入到风险管理的规则之中。

       在新的话语体系下,人保财险风险管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夯实风险管理基础(2009-2012),开展“内控项目”,确立标准的、专业的内控方法体系;第二阶段是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架构(2012-2014),完成全面风险管理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推进风险偏好体系建设;第三阶段是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框架(2014年至今),健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并成立风险管理部,制定风险管理基础制度,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分工协作,进而形成闭环管理,最终实现经营合规、管控有效、资产安全、资本充足的总体目标。

       2012年以来,从风险管理环境建设、管理工具开发、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着手,构建起以风险偏好为总体目标,以风险预警、量化模型为工具,以信息系统为平台,以管理制度为保障的面向未来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安盛天平企业风险事业部首席执行官Stefan Sowietzki:风险管理的支柱、流程和工具

       针对公司的“风险管理支柱”应包括风险地图、风险评估、风险监控。

       风险地图指扩展性列出公司内存在的风险,对每一项风险明确风险性质描述、第一负责人或部门、现有的控制办法。同时与各部门交流以获得局部风险视图,与高层领导交流以获得整体风险视图。

       风险评估环节,要对每项风险独立评估其严重性和可能性,建立风险评分,并提交十大风险的集中报告。如果要对风险进行可视化,可以制作雷达图,显示出哪些风险是比较重要的,防止更大价值上的损失。

       风险监控和缓释方面,因为我们要明确公司对财产、业务发展持续性和声誉的影响,跟客户强调他们需要把这些报告跟董事会汇报,因为他们必须对企业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开诚布公,碰到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苏黎世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于璐巍:中国险企要做好安排全球风险的准备

       天津爆炸事故涉及的标的非常多,包括财产、车、责任、可能的环境污染;涉及的相关方比较多,除常规的相关方以外还会涉及本土的保险公司、本土的再保险公司、全球的保险公司、全球的再保险公司。

       有很多针对同一个标的的重复保障,有不同保单、不同险种的重复保障。限额、免赔额可能不同,保险公司之间的协商、妥协、互动比较复杂,也是天津爆炸事故带来的重要启示。

       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投资速度加快、规模加大,很快会有保险公司面临这样的问题。总结全球巨灾管理体系要做到几方面:一是巨灾的响应,二是标准化报告,三是内外的沟通以及资源配置。